在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俄乌冲突已经有一年多的时间了,局势却仍然没有放松减缓的趋势,在俄乌冲突期间,两方都是拿出了自己的看家本领,使用了各种武器军备。

一开始乌克兰节节败退也让人看到了俄罗斯作为军事大国的硬实力,但是随着北约和美国以维护世界局势的借口开始支援乌克兰,俄乌冲突就陷入了僵化状态。

俄乌冲突之所以能持续这么久的时间,其实与美方和北约支援的先进武器断不开联系,但是与俄罗斯自身武器军备存在薄弱点也有极大关系。

面对北约及其美方的军备支持,俄罗斯方面却没办法拿出行之有效的应对武器设备,这也是导致战场态势只能缓慢推进的根本原因。

这场冲突事件也让人看出俄罗斯在远程火力输送和无人机等领域与中国其实存在明显差距,导致没办法尽快对乌克兰接收的军备进行反制。

虽然俄罗斯仍旧在俄乌冲突中占据优势地位,但是如果俄罗斯弥补这些差距,是能够让乌克兰军队损失惨重的。

首先,就是在远程输送火力领域,俄军现在能够保证精度的前提下,最远的火箭炮射程在70公里左右,这也导致俄军的火箭军必须尽量靠拢前线。

这对于乌克兰突袭显然是一个有利条件,但是对于俄罗斯来说明显是增加了战场上的不确定性,甚至是增加了被反击的风险。

而现在中国火箭炮的最远里程,如PHL-191已经来到了500公里,这两个距离差距明显,对战争形势的影响更是能起到巨大作用。

在战场之上,差之毫厘,谬以千里,更别说现在如此之大的差距,这种装备如果俄军能够配备,根本不需要往前线靠近太多,能够明显降低被反制的风险。

用这种射程的火箭炮对抗乌克兰军队70公里级别的火箭炮,更是在一开始就决定了所谓的优劣地位,对战争的走向更是起到决定作用。

况且,射程距离也代表着打击面的广度,也就是说,在现今的前线,这样的装备甚至可以打击乌军整个大纵深,对乌军团体造成有力打击。

再说第二个方面,也就是现在的军事无人机领域,不得不说,俄军的军事无人机体量太小,完成不了要求较高的打击任务,基本只能对人进行打击或者说压制。

但是对于中国来说,翼龙3大型武装无人机的体量已经来到了6.2吨,对于无人机配备的火力来说,是个当之无愧的大家伙,甚至能够执行目标点的摧毁任务。

这对于整个战场都是意义重大,但是俄军现在没有哪怕衣架大型武装无人机,所以没办法去谈使用无人机进行什么任务。

况且,大型无人机对于全地域探测、侦查定位能力的辅助也是会对战争结果造成极大影响的,再加上它6.2吨级别的火力配备,可以说无人机的对地攻击能力已经来到了苏-25级别。

在如今的俄乌前线,如果能出现几百架翼龙3无人机或者说彩虹4型军事无人机,那么战场的形势立刻就会加速推进,并且乌克兰将无法行军。

对于乌军的机动炮兵也是一个极大的干扰,当然,我国的无人机还有一个优势,对于蜂群无人机来说,是可以群体出动的。

现在的俄军使用的无人机规模较小,如果换上实时投放战场的蜂群无人机,那么火力覆盖问题也将得到改善。

况且,因为蜂群无人机的数量众多,智能化侦查识别能力较强,导弹无法全部拦截,一定能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

最后,除了这些直接军备物资,俄罗斯的基础能力,即军事后勤方面差距有些明显,在俄乌冲突中,俄军甚至还有苏联时生产的老卡车。

而我国的重卡产量甚至来到了百万辆,如果对俄罗斯提供几万辆重型卡车,那么对俄罗斯的军事运输又能有多大影响?要知道现在俄罗斯重型卡车甚至全国产量只有1万。

而且在制导导弹方面的数量,俄军的制造量也不多,现在俄罗斯在俄乌战场每天消耗的数量大约在50枚,这是一个并不算多的数字。

这也说明了在苏联解体后,俄军工业体系上的削弱还是比较严重的,毕竟当时留下的军工厂大部分在乌克兰,当然了,乌克兰现在更是把家底败光了。

所以在,总结来说,俄罗斯面对乌克兰固然能够占据优势地位,但是当面对北约和美方的支援,就有些应对不过来了,可能有陷入劣势的趋势。

由于平台规则,只有当您跟我有更多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

本文由“楚水佐诗”原创首发,已开通全网维权,未经允许,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进行转载、搬运,侵权必究!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